查看更多使用同一模特:拜登的混合戰爭

這張美國海軍照片顯示了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巴里號於 28 年 2020 月 XNUMX 日在南海執行任務。 照片:塞繆爾·哈德格羅夫/美國海軍/法新社

by2021 年 5 月 20 日

美國總統喬·拜登最近公佈了下一財年的預算提案,其中要求為他的第一個五角大樓預算提供715億美元,比唐納德·特朗普政府制定的1.6億美元多出704%。 該綱要指出,增加軍費的首要理由是應對中國的威脅,並將中國視為美國的“頭號挑戰”。

提案中讚同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提出的為“太平洋威懾計劃”撥款4.7億美元的請求,該計劃將增強美國在關島及周邊地區的軍事能力。 印度-太平洋司令部還要求在27年至2022年間追加2027億美元的支出,用於沿北京周邊島嶼建立精確打擊導彈網絡。

美國對中國的單方面侵略 — — 以經濟、法律、信息和軍事戰爭的混合形式 — — 尤其危險,因為華盛頓兩黨在這些政策上達成了共識。

儘管反華立場對一些人來說似乎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但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鞏固,將崛起的中國列為“遏制”目標,以維持美國的海外主導地位,這一政策由來已久。製作。

1989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沒有進一步的政治需要與中國合作或接觸以製衡蘇聯。 在蘭德公司成員、12 位國防部長的高級顧問安德魯·馬歇爾 (Andrew Marshall) 的領導下,五角大樓的軍事霸權政策(國防部稱其為“全方位主導”)自此逐漸轉向遏制軍事霸權。新興中國。

1992年,新保守派起草了《國防規劃指導》(DPG)文件,即“沃爾福威茨主義,宣布美國成為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僅存的超級大國,並宣稱防止“新競爭對手的重新出現”為其主要目標。

雖然這份文件在洩露後因其傲慢而被駁回,但學者兼記者 KJ Noh 解釋 它的想法並沒有被丟棄,後來被轉化為2000“重建美國的防禦新美國世紀項目 (PNAC) 的文件。

除了將重點放在俄羅斯、朝鮮、伊朗和伊拉克等敵對國家外,《重建美國的防禦》還明確指出,“隨著歐洲現在總體和平,新的戰略關注中心似乎正在轉向東亞。 美國武裝部隊的使命並沒有減少,而是發生了變化”,並且“增強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實力是應對中國崛起的關鍵。”

因此,當希拉里國務卿2011年在《外交政策》雜誌上宣布美國“重返亞洲”時,雖然強調亞太地區為美國經濟帶來的積極的再平衡和機遇,但她在幕後堅持的卻是“亞太戰略”。 PNAC 的防禦策略作為轉讓的智力理由 美國海軍力量的60% 到亞太地區,包括用400個配備入侵雷達和導彈系統的美國軍事基地包圍中國。

防禦還是先發製人?

現在,美國正在對中國發動全面、多管齊下的新冷戰,並依賴外交政策設計師安德魯·馬歇爾和他的鷹派新保守派門徒近三十年前開始的同樣的威脅膨脹戰略。

從這一進展可以清楚地看出,喬·拜登政府所宣稱的對華戰爭和敵對升級的理由——中國政府是危險的侵略者,美國必須保持強有力的防禦姿態來應對——與美國的歷史和其介入亞太地區的持續帝國主義動機。

正如1992年的“沃爾福威茨主義”明確將自己定義為“維持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藍圖”一樣,拜登總統在25月XNUMX日的首次正式新聞發布會上誓言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領導者。

“中國有一個總體目標……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他在白宮告訴記者。 “在我任內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美國將繼續增長。”

細究之下,認為中國是侵略者、美國保持純粹防禦性軍事姿態的說法並不符合事實。

例如,美國花費約 三倍 像中國一樣在軍事上。 美國有 800多個海外基地 與中國三者相比; 這400個美軍基地中有800個環繞中國邊境。

美國印太司令部一直在定期進行廣泛的軍事演習,包括導彈試飛。 正如法里德·扎卡里亞 (Fareed Zakaria) 最近描述的那樣 “華盛頓郵報”,美國的數量接近20倍 核彈頭 噸位是中國的兩倍 海上的軍艦,並且有超過 130,000部隊 駐紮在印度太平洋地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沒有在境外發動全面戰爭 超過40年 自越南戰爭以來,美國一直參與越南戰爭 超過 66 個其他國家 自1979。

重要的, 中國維持不首先使用政策 核武器問題,甚至公開呼籲核武器國家製定並加入《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多邊條約; 美國不實行不首先使用政策。

事實上,自2002年核態勢評估以來,美國就明確做好了應對核態勢評估的準備。 與中國的核戰爭危險的 針對“非核或核侵略”的“無法容忍的損害”。

美國繼續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其全球大國地位,而不是接受其他國家的發展作為國際社會進步的積極形式。

美國不應該挑起新的冷戰,而應該在緩解氣候變化、全球貧困和全球公平等緊迫危機和人道主義問題上與中國合作,中國政府重申願意維持雙邊尊重和非對抗關係。 Covid-19 大流行期間的疫苗分發。

這篇文章是由 地方和平經濟獨立媒體研究所的一個項目,提供給亞洲時報。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不會被發表。 必填字段標 *

相關文章

我們的變革理論

如何結束戰爭

為和平而行動挑戰
反戰活動
幫助我們成長

小捐助者使我們前進

如果您選擇每月至少定期捐款 15 美元,您可以選擇一份感謝禮物。 我們感謝我們網站上的經常捐助者。

這是您重新構想的機會 world beyond war
WBW商店
翻譯成任何語言